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iBond 值得認購嗎?

(先說明,這篇文章只探討投資iBond需要考慮的問題,並不是探討iBond可不可以幫助市民抗通脹,因為這個問題太簡單, 答案是不可以,因為每個人分配得到的iBond面額都肯定很少,對於中產,一年數百元的額外利息收入以抗通脹的角度來說是毫無作用的。低收入人士一年數百元雖然是有幫助,不過他們也沒有一萬元的閒錢去認購iBond。所以政府用的字眼很準確,這是叫通脹掛鈎債券,不是傳媒所謂的抗通脹債券。)
政府剛宣佈將會發行三年期最高總值100億港元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入場費一萬港元。對於一個工作了數年的普通八十後來說,應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入場費,接下來自然的問題就當然是值不值得認購,有什麼風險?
甚麼人應該認購iBond?
如果你從來不會也不想投資,只會儲錢到銀行,活期存款長期有數萬港元,家中有任何緊急開支都不會需要動用到你的金錢(你真是一個幸福的人:>),那麼你就非常值得認購iBond(認購的數額視乎你的實際閒置資金量,一般而言,一個人應該有足夠六個月日常生活費的資金,剩下來的就是你的實際閒置資金量),對於你來說,iBond就是政府派錢給你的另一方法,幾乎就是穩賺不賠的,實在沒有理由把資金閒置在只有0.01%利息銀行活期存款戶口。
但是如果你本身有投資,有一定數量的投資本金,你就要考慮一下自己過往的投資成績了。如果你過去的投資成績從來都跑贏不到通脹,也沒有信心在將來的三年可以跑贏通脹(政府的估計是平均每年3.5%,而我的估計是平均每年4.5%左右),那麼你明白我的意思吧,與其自己吃力不討好,不如就交給我們的政府吧,對你來說,這個投資也是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的,先把全部投資本金拿去認購,看看政府分配多少iBond給你吧!
如果你一向的投資成績不錯,那麼iBond對於你的吸引力就不大了,但也可以把一部分的資金去認購,當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減低你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不過如果你的本金足夠大(超過一百萬港元),花一輪功夫,最後可能只分配一萬或數萬元的iBond,那麼分散風險的實際作用就真的很少了。
iBond有風險嗎?
剛才說到這個投資幾乎沒有風險,首先風險的定義是什麼呢? 我的定義跟財務學上的定義有點不同,我說的風險定義非常簡單,就是有沒有蝕錢的可能,即是會不會出現最後收回來的金錢比最初投入的金錢少的情況。
基本上,如果你是一直持有債券直至到期,那麼蝕錢的可能性就幾乎是零,因為就算出現通縮(即是通漲率是負數)iBond也有保證1%的利息。可以出現蝕錢的情況有二:
一、你不能把債券持有至到期日,而需要在中途沽出債券。
債券的市場價格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所以你未必可以以高於最初買入價沽出債券。另外要注意一點,香港債券的二手市場並不活躍,雖然政府已經委任了一定數量的市場莊家,但這也不可以保證你的債券能夠以合理價格即時出售(在一個不活躍市場,莊家因自身的風險考慮,一般來說他們開價時的買賣差價都會很大,你很有可能會覺得開價不合理。)
二、香港政府債務違約。
由於這次發行的債券沒有任何抵押品,在這個極端的情況下,你可能損失全部的投資金額
你實際需要考慮的是第一種的情況,因為如果發生了第二種情況,整個香港也該淪陷了,到時iBond的損失相對於你其他方面的損失肯定可以被忽略。所以如果你是「月光族」,實際閒置資金不足夠,因為一時三刻的資金需要就很容易會令第一種情況發生,那麼你就不適合認購iBon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