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iBond 問與答

問: iBond 一定要持有三年的嗎?
答: 不一定。iBond有二手市場,你可以在二手市場沽出iBond, 新iBond的股份代號是4214,如果你是經證券行認購iBond,你沽出iBond就像沽出股票一樣,經由港交所進行,十分方便,如果你沒有買賣股票的經驗,請向你的經紀行查詢;如果是經銀行認購,你可以經銀行的債券買賣系統沽出,大部分銀行都不收手續費,不過你的沽出價一般會比港交所的價格為低,不同銀行的價格亦有所不同;你亦可要求銀行把iBond轉倉至中央結算經港交所沽出,要注意的是轉倉一般需要一至四天的時間,亦會有手續費需要收取,所以如果你覺得你有可能在這三年內沽出iBond吐現,經證券行認購會比較方便


問: 沽出 iBond 時一定會有人接貨嗎?
答: 如果你是利用銀行的債券買賣系統,那麼只要銀行提供報價,你願意在那個價格沽出,就一定可以把iBond沽出給銀行。至於在港交所的就視乎當時的買賣掛盤,由舊iBond的經驗,大部分時間都會有散戶或機構投資者掛買盤,如果你的沽出量不多(少於10手)的話並不難沽出。不過要注意iBond掛牌首幾天相信會有不少投機者會沽出iBond獲利,價格可能會被壓低(上一次的iBond亦有此情況),如果出現此情況,你又不心急沽出的話,不妨等沽壓消化後,價格回復合理價才沽出。


問: iBond難抽中嗎?
答: 比較上次的iBond, 今次的iBond發行較受傳媒注目,而且股市最近一年經歷了兩次大跌市,相信不少心灰意冷的散戶投資者並不會介意iBond的回報低而認購;而同一時間很多上次投機成功的人士相信今次會更進取的賺取無風險回報,所以這次認購的人數及金額相信會比上次有數倍及十數倍的上升,因此大手認購的分配額相信會比上次少得多。所以前文提及的「人海戰術」會比較合適。


問: 我沒有親朋好友願意借戶口給我,我可以在不同的證券行開戶口,然後用不同證券行的戶口認購iBond做「人海戰術」嗎?
答: 不可以,所有來自同一人的重複申請皆會取消


問: 歐洲如果出現大問題,對iBond有影響嗎?
答: 影響很微甚至有好的影響,由於香港財政儲備充足(達六千多億),區區的一百億只是小數目,香港政府的償還能力應不受影響,長線投資者不用擔心。如果歐洲問題拖累全球經濟衰退,只要沒有做成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倒閉導致信貸鏈出現崩潰,反而有可能導致更多的量化寬鬆措拖,市場的通漲預期再升溫就會對iBond的價格有正面影響(舊iBond都有曾經炒過美國QE3的預期),當然,這是很細微及很短線的影響。最終都是決定於通漲的實際情況。再強調,如果你是打算長線持有至到期的話,iBond的市場價格其實不影響你的最終回報,影響你的最終回報只有通漲率的實數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觀察市場的懶人包

收到不少查詢,希望小弟詳細說明如何觀察大市見底那七項證據,發現原來很多人都不懂得利用網上很多免費資源去做功課,所以在這裡就寫一個懶人包吧。


香港有過千間上市公司,每天二十大跌幅及二十大升幅榜都會有公司暴升或暴跌,但很多時候那些公司的升跌我們都不感興趣,因為很多時候那些只是「殼股」,交投疏落,你有無謂錢,花一兩萬已經可以令一隻這樣的股票升10%,所以我們必須先篩走這一類的股票--不用Bloomberg機,只要利用Google finance的股票篩選器即可。把最低總市值一項調為10億,你就會發現香港其實只有600多家上市公司需要留意,然後按一下股票變動去改變排序,就可以輕易得到真正的二十大升跌幅榜,看到中小型股票的整體跌勢有沒有喘定(你還可以用成交量再進一步篩走成交太低的股票)



牛熊證的街貨量很多輪商的網站都有,例如瑞信,除了絕對數量,還要看看變化,看散戶們是否仍在跌市之中死不放棄地持續買牛證,而在升市時他們敢不敢買熊證。由市場升跌及散戶持牛熊街貨的互動你可以清楚看到散戶們在想什麼。一般來說,當他們很勇敢地買熊證的話,就會有些短線向上殺倉的動力。不過這也未必代表是中期見底回升的開始,一定要配合其他證據,但是短炒來說是不錯的參考


大宗商品走勢很多外國的財經網站都有,例如CNBC,主要看石油黃金就可以,不用看太多;另一方面,歐元及澳元的走勢也要關心一下,CNBC的資料圖表都相當足夠,例如當歐洲那邊出壞消息,而歐元真的跌的話,就代表市場仍是對壞消息有反應


恆指成份股或大型股票的走勢在AASTOCK很容易找到,不贅。至於散戶的信心或參與率,可以在銀行或證券行的大利市機看到,沒有時間觀察的話,每星期一看看蘋果日報的散戶調查也是可以


相信大家如果細心觀察,應該得到結論是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看到見底的證據,見底的過程也許需要一段時間,有資金等到悶的朋友,不妨可以認購iBond打發時間。如果怕在資金鎖定期錯失機會,可以利用孖展認購iBond,例如你有10萬元資金,可以用一萬元做9成孖展,認購10手iBond,在資金鎖定期時你仍有9萬,萬一真的出現機會,仍然有資金可以短線入市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再談iBond: 新iBond如何認購到最多?

最近發現不少人是因為iBond而搜尋到這個網站,相信是因為政府宣佈了下月將會發行新一批的iBond的緣故,所以我也順應一下市場需求寫多一篇關於iBond的文章。看這一篇之前請先看舊文


舊文提及買iBond唯一需要注意的風險是假如不能持有到到期而需要沽出的流通性風險,舊iBond(4208)已經在港交所掛牌買賣接近一年,由這個經驗可以看出流通性風險也是幾乎不存在的:買賣雖然疏落但是如果只是十手八手還是可以用合理價格沽出,上市後即時沽出也是沒有什麼難度。回想上一次iBond的認講反應相當冷淡,不少人其後才發覺錯失了一次無論是短線或長線都是零風險必賺的機會,相信這一次iBond的認購將會相當熱烈,由於必賺沒有風險,有證券行甚至推出了十成孖展的認購服務,勢必令大手認購的成功機會下降。上一次iBond只要認購44手或以下均獲全數分配,相信今次分到十手八手的機會也不是太高


現在認購iBond已經由看風險回報率的問題變為如何可以認購到最多的問題了,由於政府傾向所有申請者都作出分配,換言之只要認購人數少於一百萬(舊iBond的認購人數為15萬),人人最少都可以獲得一手,相信有IPO經驗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這種分配的原則下,「人海戰術」是獲得最多分配的方法,「人海戰術」是指除了利用自己的戶口,也借用親朋戚友的戶口同時作出申請,每個戶口申請5-10手左右,相信都會有不錯的分配率,成功了不要忘記請親朋戚友食飯呢!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假如你目標是短炒的話,就千萬不要經銀行申請iBond而要經證券行申請,因為銀行買賣iBond並不是經港交所,她們有自己的一套報價及結算系統,由舊iBond的經驗,銀行的最佳買入價(亦即你的沽出價)都比港交所的低1-3%左右,部分更需收取手續費,由於iBond的預計市場價比認購價只會有5%左右升幅,所以經銀行短炒的話幾乎是無利可圖,而證券行的iBond則全部經港交所買賣,所以在認購之前,只要搞清楚證券行的買賣的手續費就可以。另一方面,由於最近市況轉差得很厲害,相信這次會有大量的人嘗試短炒iBond,所以上市頭一兩個星期可能會有很強的沽壓,要小心留意至於長線投資的話(指會持有至到期日),則用銀行及證券行的分別也不大,比較收息時的手續費就可以

如何選股?

相信這陣子在觀察市場的過程中,你會/將會發現一些很奇怪的現象:某些中型或大型股會有一天或兩天展現一個極強勢,愈升愈有,但第二三天就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跟隨大市繼續下跌。這個現象通常是沽空盤補倉所致(即是一些早前沽空股票的人買回股票平倉獲利),千萬不要以為那些股票曾經出現強勢,所以是值得吸納的對象,因為通常淡友敢沽空得兇狠的股票才會有那麼強勁的補倉活動,而他們敢沽空得那麼兇狠的原因通常是由一些基本因素所支持,就好像近期的港交所(0388)那樣。由基本因素觸發的價值重估下跌,一般來說散戶是萬萬不可沾手博反彈,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市場到底要她跌多少才跌到「合理」估值(請想想當年的思捷(0330)及比亞迪(1211),當然,現在港交所遇到的問題並沒有她們嚴重,只是作個比喻)。

我們有興趣趁低買入的對象,是要股份本身的基本因素沒有太大改變,價格下跌的原因只是因為市場整體下跌而拖累:簡單一句就要買入一些價格純粹因為市場氣氛變壞而下跌的大型股票。當市場氣氛轉好的時候,這一類股票會率先反彈,原因是升市初段人心仍然虛怯,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跌幅最大,價格最吸引的一定是中小型股,但擁有大量現金的人們都不會貿然敢買這些流通量低的股票,以免看錯市時走避不及,資金就自然會去找一些基本因素良好的大型股票去買,起碼看錯市時可以及時離場或利用衍生工具對沖

有了這個方向,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清單去觀察,看看那一些股票可以逐步吸納,以這一次為例,凡是跟歐債危機及中國經濟增速放慢有關的股票都不作考慮,大型股之中,體質比較好的例子有中銀香港(2388)、太古地產(1972)、恆安國際(1044)、友邦保險(1299)等等(詳細的名單請自行研究,畢竟我不希望這裡變成一個薦股blog),如果你不想麻煩,其實買盈富基金(2800)也是可行,這些股票都可以在見底證據(參考前文)出現了超過一半後開始逐步建倉

很多時散戶們並不太喜歡撈這一類的股票,因為這一類股票不夠刺激,升幅往往都只是在10-20%左右,他們喜歡亂撈一大堆中小型股,希望有一兩隻跑出。這個做法在以往問題不大,不過近年香港的中小型股的慘況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民營企業管治的問題令資金不會再輕易大舉買入這些股票,好像今年三月出現了一次中小型股被狂炒的「出土文物展覽」也只是維持了不夠兩個星期的時間,所以我並不建議以短炒的心態去買入中小型股,除非你自問有特異選股能力、轉身特快以及有強勁的心理質素


但不少優質的中小型股的確已經跌得十分吸引,長線來說買入應該是一個不會太錯的決定,問題是你到底有幾多耐性,以及你要有信念不會買中下一間出事的公司。人同此心,市場上縱使有人對這些股票有興趣,但也不會十分積極買入,可行的方法是以極少的注碼看長線一點(長線是指以年計的時間),例如只投入組合的10%-15%資金,買入後除非是公司的基本因素出現不可逆轉的問題,否則就不止蝕,一直等到市場氣氛完全回復,但我可以肯定在等待的過程將會十分痛苦,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所以,買入一些股息率較高的公司會比較安心,不過要小心看清楚公司有沒有能力維持高股息率


總結,無論是大型股還是中小型股,撈底的準則都是看公司的基本因素有沒有被破壞,而不是看股價的跌幅多少。基本因素不受影響的大型公司是市場氣氛轉好後是最早反彈的,由於這些公司流通量高,可以大注買入,但在自己看錯市(指市場氣氛沒有真正轉好或該股份忽然出現基本因素上的問題)的時候就必須止蝕;而優質低殘的中小型股則嚴選三數隻,小注怡情,看長線一點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何時見底?


最近股市大瀉,收到不少的查詢問小弟股市會跌到幾時?應不應趁低吸納?如果有閒錢要買買甚麼股票好?這些問題很常見亦很重要,所以還是寫數篇文章清楚地解釋比較好。


這次比較的大型跌市跟之前數次沒有太大分別,又是以歐債危機作為藉口,同樣的危機已經炒作了兩年有多,時間之長可以說是近年罕見,大戶們似乎已經厭倦了去找新的藉口:歐豬那麼多隻,一星期玩一隻已經有足夠多的藉口。由於近年價值投資開始不管用,大戶們都喜歡利用這些消息製造波幅去短線獲利,從而彌補長線倉的損失,有一些人甚至完全放棄長線投資。不過這些藉口都只會做成波動而沒有太大的機會演化成真正的股災,主要原因是大家已經對歐債危機最後的結果作出了很多很壞的預測,市場早已有心理準備某些國家可能退出歐元區(當然,到真的有國家退出時仍然會有一陣波動),格局雖然是差但只要沒比預期更差,沒有意外的話,是很難觸發投資者的神經去賤賣資產,造成股災,所以可以預期股市整體上都會是一個大型的上落市,跌得勁不用太驚慌,升得急亦不用太興奮。


雖然是上落市,但是支持位及阻力位不會每次相同,很多人問低位睇幾多點,我則認為任何用技術指標作出的預測都不可以盡信,市場的底部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事先準確預測,要不停的觀察市場的變化,慢慢等待見底的證據,證據愈來愈多時才出手吸納通常不會太遲,見底的證據包括有:
  1. 中型股整體跌勢喘定,無消息下突發身亡(通常由孖展斬倉觸發)的股票數目變為零。
  2. 早前比較強的大型指數成份股回落,而其他大型股則開始回穩。
  3. 市場對利淡的消息開始沒有太大的反應。
  4. 熊證街貨的數量開始跟牛證相若,甚至比牛證更多。
  5. 傳統防守高息股開始由低位上升
  6. 散戶的市場參與率跌到低位。
  7. 大宗商品走勢趨向平穩。

用以上條件的測市,暫時來說,大市離見底還尚有一段距離,現在可以做的就是研究甚麼股票值得在見底證據出現後買入,下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