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iBond 不值得用孖展認購

iBond正式開賣,兩天的時間就已經有19億的認購額,暫時來說今次的認購反應比上次熱烈數倍(由小弟的Blog這個星期因iBond而來的流量也可以驗證得到),基於iBond已知會利用循環分配機制,只要認購人數足夠多,一個人頭認購較多的iBond也無助於增加分配到的數量,沒有人海的話,一個人現金抽5手已經足夠,孖展只會蠶食了很多自己的利潤,白白益了證券行或銀行獲得大筆利息或手續費的收益。現在來看,一個人頭應該只可以分到1-3手左右,以預計開市價104元計算,一手大約賺400元,你可以自行估算利息或手續費對最終回報的影響有多大


講完實際野,又是時候講下投資心理


這次iBond狂熱,又再一次引證大部分投資者都是慢半拍的理論(我們戲稱為one cycle late)。明明上一次iBond推出時正處於通漲期最高峰,回報比今次的更吸引,但上次無論如何宣傳,如何大聲疾呼都沒有人理會,反應冷淡(我身邊的朋友結果就只有我及我所控制的帳戶有作出認購)。結果出來大家才驚覺走寶,今次再出iBond,明明回報沒有上次的吸引,卻引來大部分人的注意,大量孖展認購,這完全是非理性的行為。我不反對認購iBond,它的確是很穩陣的投資,不過並不值得這樣子瘋狂的認購,聞說有人孖展五百手,我很懷疑他們到底有沒有估算過回報率,如果最後只中一兩手的話,收一兩年息也未必夠彌補到孖展利息,更遑論要短炒獲利


一般人做投資決定之前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往後看。這也是一般投資者未能做出「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原因,對於未來的不確定他們多數嘗試去用往績作參考,沒有往績的東西就會不知所措,拒諸門外,但實際上,以長線投資來說,多數導致獲利最高的交易都是來自沒有太強往績的行業或公司;而短線炒賣,獲利最高的交易都是來不依從最近市場的交易習慣而作出的買賣。人多擠迫的地方,個個以為歷史會簡單地重複,遲早就會出事。單就最近的市況來說,很多人的心態及行動已經由趁低撈底「被訓練」成逢反彈沽空了,看看幾時出事吧!


對於新的事物,我們無需太恐懼,就以上次iBond第一次推出為例,事實上有足夠的資料可以知道它是一樣怎樣性質怎樣回報的投資(不然上年我也不會寫得出那篇文章),結果少數發掘到人就可以獲得比較豐厚的利潤,到今年這件事街知巷聞時,回報少了也是很合理的事。故事教訓下次再有新事物或新公司上市時,應該多點留意多做功課,或者多點上來看看和討論吧!(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