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到底係不知不覺間,你俾人搶左幾多身家?

早幾個星期,任志剛出席一個電台訪問說:「雖然現時儲錢入銀行沒有利息可收,股價又似乎每天都上升一些,很吸引人。但大家應想想如果資產下調很厲害時,我會蝕3040%,沒息收總比蝕3040%好。」

基本上他就是在說,不投資就沒有蝕錢的風險,勸市民不要因股市上升而盲目投資。不胡亂投資我當然贊成,不過我極不同意的,就是他覺得不投資就不會蝕錢,這種態度,在現今的金融體制下,是錯誤的。事實上,由美國在2009318進行第一次量化寬鬆(亦即印銀紙)起,以實際購買力來計,美元其實一直都在貶值,在聯繫匯率的制度下,港元也被迫貶值了。你可能完全沒有察覺,但實情是,上年的10000元和今天的10000元,購買力已經相差很遠:上年的10000元,你可以去買約1.42安士的金,今天,就只有0.98安士,足足少了31%!即是說,你甚麼都不做,不投資的話,其實你已經蝕了31%的購買力!有子女在澳洲讀書,又或者很喜歡去日本旅行的你,相信也察覺到這件事吧?圖一是幾種商品及外幣在2009318日後兌港元的升幅。

圖一 金、銀、澳元、南非蘭特及日元在2009318日後兌港元的走勢圖

看到這樣的圖,你就會明白自己的處境是多麼恐怖的了!這個現金購買力的下降還會繼續加劇,第一當然是因為通漲,第二是美國很大機會進行第二次量化寬鬆。我有同學聽到我這樣說,就已經一語中的地說:「咁這個情況其實就係迫你去賭!」沒錯,這就是一個迫你去「賭」的年代,你持有現金,不投資,一年後,購買力保守地估計就會再下降20% - 40%(視乎最後第二次量化鬆寬的強度及通漲率),當然投資有可能損手,但是坐以待斃也絕對不是一個出路:你唔博就輸硬,你博還仲有一些可能性會贏。

大家有看過投資心理學的書的話,應該看過有一個擲公字的實驗大約是這樣的:莊家先給你五百元,莊家擲公字,你有兩個選擇:一、下注,估中,就得到二百元;估錯就損失一百元。二、不下注,但你也必須輸五十元給莊。在這個設定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因為反正都輸硬,為何不放手一博?近來所見,愈來愈多人已經察覺到美元貶值的效果,又或者害怕美元因第二次量化寬鬆而繼續貶值,開始想為自己的現金找出路,由不想投資變成被迫投資,大量的新資金於是湧入市場,導致近月的各類型風險資產價格開展了上升趨勢,股市、商品市炒上得很急是不難理解的(當然當中還涉及了很多其他的投機因素,不過現時的投資主調仍是保障現金的購買力)。恆生指數近兩個月好像很厲害的上升了約16%,但同期澳元兌港元升了10%;歐元兌港元升了9.5%,即是說,對一個澳洲及歐洲的投資者來說,其實恆生指數對他們來說只是升了不足10%,升幅一點都不瘋狂。

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怎麼辦呢?現在的最佳選擇,其實是借港元買入資產……貨幣愈貶值,對債仔愈有利,當然對於不懂投資的你,不用猜你是一定不會考慮這種方法的,不過怎樣說都好,都是少持現金,買入資產為妙(筆者手持的現金,只夠三個月生活費)。沒錢買樓的,可以以非槓桿的方法慢慢地儲金,最方便莫過於買入SPDRETF(2840),另外也要儲一些追蹤本地指數或內地指數的ETF,例如盈富基金(2800)、恆生HETF(2828)及標智滬深300 ETF(2827),當然如果你真的完全沒有投資過,買入之前你要找一些專業人士或有經驗的朋友商討,了解ETF當中涉及的風險。我自己認為,本金少(即是本金只有百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其實不需要光顧基金公司被他們搶錢的(其實大部分的基金的投資績效都很差,但收費高昂),直接買賣ETF會比較有意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累積到投資的經驗,明白怎樣的方法最適合自己。如果你身邊沒有什麼有經驗的朋友,可以找筆者在MSN傾談,本人只是一個學生,不隸屬於任何的金融機構,因此意見應算是比較中肯吧?我也有不少替戰友重整投資組合的經驗,他們現在的投資績效都算是中上的程度,希望可以跟大家多多交流。

(權益披露:本人及本人客戶持有盈富基金(2800)相關衍生工具)

2 則留言:

  1. 其實唔可以買地產信託基金咩?都係買資產姐

    回覆刪除
  2. 都可以,不過不同的REITS資產質素不同,要小心選擇,我早前也有一篇文章提及REITS。

    回覆刪除